刘国桢牧师(Lau, Kuok Ding)

1931 - 2020
宣教士,校长及牧者
卫理公会
砂拉越

刘国桢牧师于1931年出生于砂拉越的诗巫。他是已故刘云安牧师的长子,早期从中国移民过来的第二代基督徒。

从小国祯就从父亲那里学到有关圣经中提及事奉及奉献的道理。在念初中时,因父亲替他申请宿舍厨房助手一职而得以免费住宿,同时父亲也帮他预备了一块土地种菜,好让他有收成并学习十一奉献。他的菜园每星期有两次收成,让他能够参与教会的奉献。

1951年至1952年,国桢在安和伯会督(Bishop Amstutz) 的安排下,前往新加坡卫理英华学校完成剑桥高级文凭,并于1953年至1955年在新加坡三一神学院接受神学训练,尔后毕业。

后来他又得到毕理宣教士(John Pilley)在中国宣教的岳父哈理(Harry Caldwell) 的帮助,让他获得美国田纳西州的纳西维尔市(Nashville)的英格尔伍德(Inglewood)卫理公会奖学金。他们赞助刘氏在该市的斯佳立学院(Scarrit College)当基督徒社工。他也在乔治比柏迪( George Peabody) 学院考获师范学士学位。

任砂拉越宣教士

刘氏毕业后,于1957 年6月至1960年12月接受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的英格尔伍德(Inglewood)卫理公会差遣,赞助他以宣教士身份回到家乡砂拉越。美国英格尔伍德教会的宣教捐款是通过美国海外布道会 (General Board of Global Ministry) 拨至砂拉越卫理公会的宣教财政戶口,当时由邱文光(Dr Douglas Coole)教区长负责管理这些款项。这些款项也部分充作学校的发展费用,后来还购买了一艘小艇给宣教士,作为来回泗里街与诗巫的水上交通工具。

刘国桢先在泗里街英华学校(Sarikei Anglo-Chinese School)担任校长,该校成立于1954年,由他代替回国述职的毕理先生管理。当时刘国桢也是泗里街卫理幼稚园及卫理中学的校长,同时还兼任泗里街卫理孤儿收容所的负责人。后来这些孤儿併入诗巫福儿院。

泗里街卫理中学成立于1959年,开班至初中(七号班)。钱有力(Chieng Yew Lik)及会督朱新进(Chio Sing Ching)都曾在这里就读。后来因为各种因素而于1974年停办。刘氏的任职期是1958 年1月1日至1960年1月 1日,他的薪水是由政府教育部支付,月薪400元。与此同时,国桢也兼任卫理公会怀仁堂副理。在怀仁堂期间,刘国桢的父亲刘云安是该堂的主理牧师。

刘国桢表示,当时泗里街宿舍也挪出地方充作收容孤儿的临时场所。住宿其中的包括黄良蓉(已经退休的毕理学院院长)及兄弟姐妹等。后来他们都转入诗巫卫理福儿院。

1957年年底刘国桢被卫理公会砂拉越年会按立为副牧,1960年被按立为长牧。1960年 11 月19日他与来自西马、在加帛宣教的李美人结婚,婚礼在诗巫福源堂举行。当时就由李美人的妹妹李美德 (现在荣誉会督华勇牧师的太太) 当花童。李美人拥有神学文凭及理科学士学位。

进修

刘氏在完成四年宣教士任期后,于1961年1月再次获得曾支持他的英格尔伍德卫理公会的升学奖学金,与太太一起飞往美国田纳西州的乔治比柏迪学院深造,念两年教育系。1962年,由于美国学位不受砂拉越承认,刘氏又到加拿大念了一个教育硕士,他的太太李美人也考获教育硕士学位。

1964年,刘氏夫妇回到砂拉越,在卫理中学教书,后申请政府的工作,在古晋巴都林当师训学院任讲师一年。1966年,刘国桢被调往民丹的拉让师训学院做讲师,该学院是由纽西兰政府资助且派讲师前来训练本地老师的一间学府。1968年开始方由本地人出任校长一职,而刘国桢则是在1969年至1970年间出任该师范学院的院长一职。

1971年,刘氏被派至古晋教育厅任助理厅长,并于1972年正式出任古普教育厅长一职。1973年,他则被调往巴都林当师范学院任院长至1976年。1976年至1978年,他又被调回古晋教育厅工作。

离开砂拉越

1978年5月5日,刘氏夫妇离开砂拉越到美国肯塔基州任卫斯理大学的讲师及教会牧师,前后共三年。

1981年,刘氏夫妇被北乔治亚州卫理年议会邀请到亚特兰大设立华人卫理教会,以便传福音给来自东南亚国家的难民,同时照顾他们的福利工作。这所华人卫理公会于1984年1月29日正 式成立。1996年,刘氏正式卸下年会工作,不过夫妇二人仍受聘于德卡安( DeKalb) 学校教书,并前往中国三个夏天任义务英文教师。

刘国桢于2020年12月9日,即他太太李美人离世五天后也安息主怀,享年89岁。[1]

Notes

  1. ^ “刘, 丽莉美人和国桢”, 《亚特兰大日报-康斯坦丁报》, 讣告, 2020年12月20日, https://www.ajc.com/news/obituaries/lau-lilyc-bee-jin-and-kuok-ding/2TVUHPBBL5BS3IP3OMSWDWXGJ4/

 

本文源自《海外来砂拉越的宣教士: 留在犀乡的脚印》,经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许可转载。为求清晰简洁,略加编辑。

[海外来砂拉越的宣教士:留在犀乡的脚印第一集和第二集由黄孟礼(暨主编)编著,倪可菁编辑,张燕如, 周凯哲,和张怡翻译。第二集译者为张燕如, 周凯哲,张怡,陈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