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彼得牧師(Rev. Peter Hsu)

1922 - 1985
传道人,巴生卫理公会建堂牧者
卫理公会
马来西亚

许彼得牧师于1922年出生在中国福建省晋江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许父早逝,孤儿寡妇衣食无依,且受人轻视欺压,无奈被逼举家搬迁至金井镇定居。母亲蔡氏在金井镇獲得许声炎牧师的關懷扶助,並在他的带领之下由佛教信仰转信基督。許母信主後开始教导儿女勤读圣经,认识真神,建立起一个敬虔的基督徒家庭。七岁丧父的彼得,在敬虔母亲的教养下,灵命日漸增长,為將來的事奉打下穩固的屬靈基礎。神真乃叫万事互相效力的神。许家因贫受欺被逼离乡,反促使全家脱离黑暗的权势,进入神光明的国度!

1937年,彼得小学毕业后,为避战乱(当时正值日本侵华时期)到偏僻山区的蓬湖培元中学就读。

1939年,彼得被圣灵感召,献身为传道,并进入由金井教会开办的圣经学院接受神学教育,并于1942年毕业,时年20岁。

1942年,彼得受聘于福建南安的一个山区教会,黄山教会,担任传道,为期三年有余。南山教会位于荒僻山区,会友稀少,彼得与他们一同过着物质匮乏的艰辛生活。教会四周皆为山丘野林,常有老虎出没;出外探访信徒,行山路皆须格外留神。这一切都让初出道的彼得获得极大的灵性磨练与品格塑造,造就他成为一位不畏艰辛,不惧危难,不屈不挠的忠勇督精兵!

1947年,彼得为进一步充实自己以求更合乎主用,进入南京泰东神学院深造。在院期间,他被选为学生会布道团团长,经常带领同学到南京郊区传福音。他的布道热忱与忠心勤奋,深得师长的爱戴与同学的敬重。

1949年,彼得转学至香港伯特利神学院继续他在泰东神学院未完成的神学课程并于1950年获得道学士学位。毕业后返回国内作传道工作。

1951年,彼得再到香港,协助灵粮堂赵世光牧师布道事工。

1952年一月,彼得与他在伯特利神学院结识的李静纯姊妹结婚,成为一对在事奉神道路上的终身伴侣。

1952年,彼得于九龙灵粮堂被按立为牧师,同年10月,长子宗信出生。

1953年,许牧师应马来亚卫理公会年议会邀请,到槟城大山脚堂任牧職。

1955年,许牧师受委兼负槟城亚依淡堂布道工作

1957年,许牧师被按立为长牧,并受任为亚依淡牧区主理。

1963年,许牧师被调任为怡保堂主理。

1964年,许牧师受派为巴生堂主理。巴生卫理公会也成为许牧师最后一个任牧職的堂会,直到1984年安息为止,共计21年。

许牧师在巴生卫理公会甫上任便大事整饬(chi,音读‘翅’):印发主日秩序单、将会友月捐改为每月感恩奉献、组织巴生南、北区属会。借着这一系列改革,会友在出席崇拜会、固定金钱奉献以及肢体团契与相互联系上,都获得显著提升。在许牧师的积极领导之下,教会经历复兴,圣工激活增长,会友人数逐渐增加,连教堂座位都快容纳不下。

1973年,在许牧师主领之下,教会凭信心购下一块八万平方尺的地段,作为建筑新教堂用途。

1977年12月12日,巍峨壮观可容納千人崇拜的巴生卫理公会新堂落成,并由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卫理公会的两位当任会督主持奉献典礼。

1979年,在新堂落成後,许牧师即刻启动了巴生堂對普世宣教的参与。自此以後,教会每年举行“宣教周”(以后称为“宣教大会”)并推动信徒为普世宣教事工的需要作出宣教认献,支持各宣教机构、國內外宣教士以及新、马数间神学院(2020年巴生堂的宣教预算为马币一百七十万零吉)。同时,许牧师也在本区域开展拓荒布道事工,迄1985年止,共开设了十间布道所,今皆已成为独立的牧区了。

1985年11月16日,许牧师因肝癌去世,息了地上的劳苦,安返天家。

许牧师的一生,尽他所能,做了他所能做的。他对神尽忠、对母亲尽孝、对人尽义、对工作尽力。在信仰上,他立场坚定,笃信圣经;在工作上,他不辞劳苦,尽力而为。对事理的判断,他是非分明,立场坚定。他的忠诚刚直,广获众教会同工与信徒们的敬重。

许牧师也是一位古道热肠的朋友。他待人友善,乐意助人。他以忠诚待同工与朋友,常急人之难,关怀困苦人,济助有需要的人。他出身贫寒,故能体会人的困苦。他的人生历练,让他更能以心比心的去待人如己。

然而,许牧师最让我们记念与效法的,还是他对基督大使命的顺服与遵从。在他的教导与榜样影响之下,巴生卫理公会成为一间宣教导向的教会,教会圣工皆以宣教布道为焦点,直到今日。

工人会过去,工作仍持续。许牧师的良牧风范犹存,他对主忠诚与尽力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我们继续在基督的宣教大使命上尽忠竭力的奋进。

 

楊鍾祿牧师整理

作者是巴生卫理公会资深牧者

Bibliography

1、《良牧风范》许彼得牧师纪念特刊 1985

2、《巴生卫理公会85周年纪念刊》1983

3、《巴生卫理公会设教百周年纪念宣教二十周年特刊》1998

4、《巴生卫理公会设教120周年暨宣教40周年纪念特刊》2018